At Home
2014-04-06
作为一个并不怎么恋家的孩子,平时还是更喜欢到外面走走,不是因为不想念家人,而可能是太过于年轻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闯劲和好奇心,并且其实不太喜欢被灌输思想的“大粪”【好吧,比较善于运用夸张手法,其实也没那么严重 - -!】,清明回家,意料之中迎面扑来爸爸爷爷一套接一套的理论。
第一幕
第一天到家,吃完晚饭,在大厅坐着,爷爷突然问起我以后打算做什么工作,我说程序员,旁边立马嗓门就提高两个八度"程序员是个什么东西?累不累?工资怎么样?" 其实我知道跟他解释了他也不肯定不会懂,所以就随便应和了下,"就是坐在电脑前悄悄键盘,工资还可以的",然后他好像很惊喜的样子,"那好像还省力的啊,太辛苦的工作别做,然后找个离家近点的单位",听到这句话当时心理活动特别激烈,【肿么可能省力!!!。。。而且找这种工作我肯定是去大城市找,离家肯定也不会那么很近的】,最后还是没把心想的说出去,第一 不想让他空担心,第二 免得他又稀里哗啦给我灌输他的理论,“对啊,钱多事少,会常回家看看的”,这话似乎正中他下怀,他也就没有接着盘问下去了。
第二幕
饭桌上,和爸妈一起吃晚饭,爸爸问我考不考研,我义正言辞地回答“不考”,然后他就好像坐不住了,我知道他心理肯定这么想的【小兔崽子,你不考研你还能干嘛】,然后就又接了一句“我觉得这样已经可以找到相对好的工作了,而且我们这种专业还是多出去外面实践实践比较好,技术更新换代很快,跟上时代的步伐很重要~”,他停了停没说话,我知道他肯定不怎么理解这个技术具体指什么,然后又开始一大堆理论噼里啪啦盖下来,然后我又接着稀里哗啦跟他说了我见解,最后的结果是【他肯定不会示弱的,一定要按照他的想法来】,╮(╯▽╰)╭,果然我们还是不能高估40岁以上人的新思想接收能力,最后我只能屡屡点头示意,他理论知识补充了好一会儿,直到感觉这个话题没趣了才停止他的演讲,想想老爸也是教务主任,有些观点还是有点狭隘的,不管怎么说,最简单的坚持,最后的结果往往是惊人的。有时候想想还是挺佩服自己的,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成长,还能保持住可贵的独立思考能力。哈哈哈~~~
个人观点
其实我们每个人在判断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人的时候,或多或少都已经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教训进行了预判,并且为不同的人和事设立了不同准则,我们只相信那些愿意相信的东西。一旦有了这种偏见,我们就很难改变和接收他人的意见了,就比如在我爸爸的观点里,他认为只有更高的文凭才会有更大的出息,原因是在他们那个年代的确是这样,并且可能吃过苦头,那种传统观点已经根深蒂固扎根了,这种传统观念别说颠覆了,就是拿出来讨论讨论都有可能引起本能的反感。对待这种特殊情况,我们理智的做法是不要追寻结果,改变他想法的可能性基本上为零,我们要做的是放空自己,暂时扔掉偏见和预判,耐心听,反思其观点,争取融会贯通【因为不排除的确是有建设性的意见】,但是无法接受也不要抱怨,都得认真点头,不然你会死得很惨。能提升自己就可以了,其他的小毛刺差不多就行了。
怎么说呢,感觉自己有时候还是太傲娇了,对于回答一些常识性的问题,还是有耐不住性子的冲动,也是自己的境界还不够吧,到达一定境界后,可能就会重归和平了,之前也看到有比较文艺的描述,“大牛领会了返璞归真和万物生长的道理,知行合一,遇事抖抖衣袖,不溅起一片涟漪。”,那么现在浑身的杠头只能说明你还不够牛而已,无论哪条路上,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