汐辰  +

百度实习总结

初来北京

我是今年7月份来百度实习的,当时满怀期待来到北京,落地之后就打了鸡血似的,还未正式报道就跑到百度大厦周边逛了几圈,开始意淫在里边工作的那种氛围.没办法,青春期总是会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心.那个时候北京比杭州要凉快一些,而且也没什么雾霾,当时就很怀疑别人口口相传的北京坏天气(不过后来的确是见识到了).绕着大厦逛了两圈,一如既往很自恋了自拍了几张照片就打道回府准备迎接第二天的新兵报道.

进大厦了

报道那天,因为要求8点半到大厦,于是起了个早去挤地铁,接下来发生的事情,着实是被震惊到下巴都快掉下来的地步,排队进地铁口的人几乎有三四百米,人山人海...不过有个现象很好,大家都很遵守秩序,没有插队的情况,这应该算是帝都全名素质的体现吧.拼了命挤上地铁,最终到大厦还是迟到了10分钟,去签到的时候前台MM让我在边上等等,于是就等了半个多小时,有种被耍了的感觉,原因是还有一小部分今天报道的人没到,看来大概那一批也是第一次来北京,对北京交通不是很熟悉.不过话说回来,进大厦之后,幸福感暴增,整个大楼里边用高端大气上档次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而且那2米以上身段的门卫们震慑力十足.接下来就是各种新人培训啥的了,然后被leader带着去见了导师,同时也是面我的人,对于导师,给我的第一感觉还是与想象中的有点出入的,体型偏胖,不过看起来挺厉害的样子,那个时候就下定决心要跟着导师好好混,在这全国的互联网中心愉快地干上天.后来证实导师的确是神人,我们部门里的新框架就是他写的,而且还弹得一手好吉他,曾经有一个自己的小乐队,我想大概因为长得**所以继续敲代码了,嘘...,O(∩_∩)O~.也就这样我的北漂生活在那天就算是正式开始了.

build

好像扯得太详细了,还是挑重点讲吧,不然感觉文字要破万...

入职感受

百度是弹性工作制,但是这个弹性也是建立在一定规则上的,我所在的部门在10点钟有个站会,也就是说至少在那个点之前我得到公司,晚上的话就随意了,基本上只要任务完成的差不多就可以回去了.不过那段时间我也还是坚持等到7点钟以后才回去,保证一天8小时的工作时间.同时大厦的氛围也很好,除了工作区,还设立了大大小小的休息区,讨论区,睡眠室,咖啡厅,健身房和瑜伽房等,工作时间之外可以满足你的生活所需.关于平时的福利的话,就是每天都有不同的免费水果供应,不过除了这个,我还非常喜欢那里的现磨咖啡(我是一个咖啡控),刚开始导师没跟我说这事,过了两周才发现这事,真是后悔莫及啊.对于baiduer,给我的总体感受就是:聪明、友好、乐于帮助,当然后来发现其实内部竞争也还是挺激烈的.在百度你总是能看到各种神奇的人才,无论是在食堂,讨论区还是休息室,他们的一些言语或者行为总会让你不由得发出惊叹:这人一定很牛! feel

团队

关于我所在的团队的技术氛围,还是相当棒的,每周都会有不同的人去会议室做技术分享,记得入职快三周的时候,本来那次是导师上去分享的,但由于活太多,没时间准备了,于是让我上去分享,说真的当时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挺紧张的,要在这么多大牛们面前侃侃而谈,还要扛得牢提问,不好好准备很难做得尽善尽美,于是那一周把异步编程的书看了两遍,并做了一系列demo.后来证实,什么事只要你用心做了,不说做得有多么完美,但肯定可以做得有模有样.要说刚开始进这个团队有什么不适应的地方,那就是很少有团队一起吃饭的机会,导师的家室也在百度,所以肯定不和我们一起,还有几个经常穿梭于百度大厦和奎科大厦之间,偶尔就在那边吃了,经常一起吃饭的就那么一两个,而且咱部门只招了我一个实习生,有那么点代沟的有木有...不过后来渐渐适应了,他们要聊啥时候生小孩以及怎么养小孩这类话题的时候,我也开始参与进来,毕竟多听益善,哈哈哈哈~ Team

开发

关于项目开发,刚开始几天主要还是看源码为主,偶尔导师过来辅导几下,那几天感觉挺空的,导师让我好好珍惜,可是我没有那么快沉下心来,后来就一发不可收拾了,由于对框架的不熟悉,踩过很多坑,浪费了不少时间,不过在导师带骂人语气的教导下还是顺利完成了项目,跳过了delay的风险.之后我又与UC那边的FE合作开发了一个项目,一直迭代至今,在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中,需要频繁地和各类角色打交道,为了让工作更加平滑地开展,也需要了解每一种角色关注的焦点,与他们密切地合作中,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下面来说说与我合作那些角色.

RD

说白了,后端对我们来说,就是提供数据接口的,我们需要什么数据往他们那边拿就是了,比如说一个MVC框架,后端占了一个M层,而V和C由我们来负责,当然要是以前的话C也是后端做,现在前后端分离之后,C就拆分成前端和后端两部分了,各自负责各自的,尽量降低耦合程度.这样子听起来的话,好像和后端合作还挺容易的嘛,但其实实际开发中还是会出很多乱子,我做的第一个项目就因为接口没有商谈清楚,而且当时没有要求后端写接口文档,导致一部门工作量浪费了.当然除了字段和接口的明确之外,有些地方还需要做一些妥协,有些时候后端满足不了你的要求,可能就需要在自己的领域寻求解决的方案了.

UE

设计师一般分为交互和视觉;交互根据产品方需求提供交互稿原型,视觉在交互稿基础上丰富页面元素、配色、细节调整等.我接的第一个项目因为是内部项目,所以并没有给视觉图,只给了交互图,这样子的好处就是自由,想设计成怎么样就怎么样,但是只要稍微有点责任心,也还是想把它做得好看一点,所以反过来就会让你在设计想法上死掉不少脑细胞.第二个项目,是交互图和设计图都有的,但是不巧的是进行第三次迭代的时候换了一个设计师,而这个设计师妹子不认可上一个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又出了一份改动比较大的设计图,这是要重构的节奏啊,妹子! 于是我觉得这快已经不能再妥协了,然后和妹子在Hi上沟通了好久,终于把她说通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沟通的确很重要,有时候能帮你省掉不少工作量.

PM

PM是需求发起人,可以说是咱开发人都比较讨厌的角色(有觉得不讨厌的吗?站出来!),由于刚开始缺乏经验,PM提什么需求我都接,导致前期累得跟傻B似的,有几次还出现delay风险,后来经导师开导才提防了一点.记得当时需求评审会之后,PM妹子私下里泪汪汪地跟我说能不能加个需求,我看好像工作量也还好就同意了,可是我没有要额外的排期,而且我当时对整块开发的时间并没有很好的把控能力,导致后来因为这个差一点就delay了,而且事后导师知道这个事后,把那个PM骂了一顿,看着PM脸红的样子,我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感觉心里各种滋味啊.所以面对PM的泪汪汪的眼睛的时候,脑袋一定要保持清醒,这样可能对自己和她都有好处吧,不然这责任谁也说不清呢.

QA

QA就是负责整个项目质量保证的,要做的工作当然就是各种测试.和我合作过的QA也好几个了,第一个QA是坑我最深的,那个我真的是记住了.也就是第一个项目,刚开始用avalon开发,用得不熟,给他测的时候出现了不少bug,可是那个时候还没有到提测点啊.然后他就在icafe上把那些全给标记为线下bug了,后来得知他是研究生毕业刚进百度,对一些开发流程也不是很懂,╮(╯▽╰)╭,我们是同一类人啊,就不能好好地和平共处吗,后来和RD沟通发现,他也坑了RD不少,那位RD之前是腾讯微博的鼻祖。这个故事同样告诉我们,沟通很重要!能省掉不少麻烦,不过这事发生之后的带来的好处就是,后来我和这位RD关系处得越来越好,(^__^).

Team

关于北京

起初我对北京这个城市还是很有好感的,旅游景点多,街道有特色,交通也方便等等,但是慢慢地也发现了其很多不好的地方,比如空气,本来早上想跑个步再去上班的,一大早起来看着浑浊的空气,瞬间也就没了心情,这种空气下跑步对身体百害而无一利,于是这几个月在北京几乎很少有在户外运动。还有比如人多,上下班挤地铁的拥挤程度相对在杭州挤公交有过之而无不及,公司发的token就是被这么挤掉的,450块钱呀,%>_<%。都说北京适合奋斗,不宜长居,的确是这样的,大部门的互联网公司都在北京,导致北京也成了人才的聚集地,在这里也许你能认识很多比你优秀的人,但是要认识这些人的前提是先让自己变得优秀,才会与他们产生交集,不然不在一个频道上也无法沟通。记得快入秋的时候,下了西二旗地铁站,看到的几乎是清一色的格子衬衫,大家似乎都不那么关心穿着(不过也不奇怪,在这里上班大部分都是搞IT的),都是步子迈得很大,急冲冲地赶时间.大家的时间越来越多地花在工作上,花在生活上的也许连10%都不到吧。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如果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城市里懒惰,那么迟早会被淘汰的。所以能够在北京体验上这么几个月,还是感觉非常幸运的,就暂且不说对自己的阅历和三观有多么大的影响了,但是至少磨练了人生意志,哈哈哈.然后说说在北京的吃喝玩乐吧。不骗你,北京是真的大,而且景点多分布广,导致在那呆的4个月里,也没有逛完全部,9,10,11月份算是北京的最美季节了,这也算是自己那个时候去实习又一个幸运的点,于是周末如果天气好的话几乎很少在家呆着,慢慢地就逛了大半个北京了,它于我而言,也就渐渐从一个陌生城市慢慢变得亲切起来,消除了一些漂泊感.说实话,刚开始我挺讨厌漂着的感觉的,没有归属感整颗心就好像缺了一块,后来慢慢开始理解,这种感觉其实并不全是外界造成的,而是更多地需要自己的内心去接受它.只要接受了,走在哪里都是家.无论如何,去逛了这么多地,对北京也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相比杭州,它算是一个被人文和情怀包裹着的城市,而杭州则如同刚出生的小娃,一切都显得那么的新,没什么沉淀,也没经历过大风大雨.关于吃喝的话,就算了吧,经常有一顿没一顿的,而且吃了那么多特色小吃也真没发现什么好吃的东西,和同事出去吃饭,最常去的地儿也就是呷浦呷浦... 对于以后要来北京玩的孩子,也给一个提醒吧,也算是我总结出来的一个经验,凡是带老北京字样的小吃80%都是不好吃的(切记).

beijing1

beijing2

关于个人

关于我自己在这里四个月的生活,倒并不全是像我在微信分享里的那么风流,只是很不幸地比较自恋,所以比较喜欢分享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刚下火车站时,记得那天是39℃,由于之前着急找房人又不在北京,所以直接在豆瓣上和别人合租了一间,但是到了以后才发现有点坑,不仅坐车吃饭不是很方便,室友吸烟邋遢的嗜好也让我有点受不了.无奈的是钱已经交了,只能等下个月公司发工资再找其他住的地方了,那段时间是我觉得在北京过得最心酸的,戒了三年没吃的方便面也在那段时间破戒了,周末如果不出去的话也是有一顿没一顿的,附近真没吃饭的地儿.晚上回去也没人说话,有时候会小聊下微信,但是大部分时间都是和自己对话.所谓夜深了才会人静,可是真的是这样吗?倒是觉得好多时候,越是夜深,人越不平静.因为心空了一块才会有回响,平日里的那些深藏心底的话语就在这时开始泛滥,说白了就是浮躁和迷茫,因为自己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所以不知道找什么东西来填满这块空间.但是反过来说,由于没有太多娱乐的时间,留给自己的时间也就更多了,那段时间开始学会与自己对话,慢慢地把自己想要什么以及需要什么窥探得更清楚了一些,也就不再觉得孤独是多么难受的一件事了.这应该算是一个瓶颈吧,突破了就海阔天空,还被憋在里边也不要抱怨,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比如在工作上碰上挫折被导师骂或者项目赶进度忙得死去活来的,这类事很常见,刚开始发生在我身上,我也很无奈,感觉这本就不该发生,于是就跟自己过意不去,晚上各种小情调开始泛滥,╮(╯▽╰)╭,心理上的大姨妈一个月总会来那么一次的.不过后来我开始不再在意这事的发生是否在我,而是把关注的点转移到,怎么把它得体地解决.一些不想听的话就直接过滤好了,好吧,感觉这样有点扭曲,可能跟自恋的性格也有点关系,自恋就是当别人无数次不认可你的时候都能厚着脸皮坚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而不给自己留下一丁点阴影。那么自从更不要脸了之后,生活果然渐渐变得好起来了,在北京认识的人也慢慢开始多起来。刚来的时候,本来在北京的同学就那么三四个,暑假还基本上都回去了,还有一个北航的还跑到杭州去实习了,所以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人玩,倒也玩得不亦乐乎,哈哈哈.觉得独自旅行也还不错,身边没有人的时候那么自己就是和这个世界在对话,如果是结伴旅行,那么更多的你就是和身边这个人在对话,所以结伴旅行旅伴就显得非常重要.额,各有各的好处.说到这吧,总之无论现在处于什么样处境或者状态,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next station

虽然很喜欢在百度的工作氛围以及还有那么多友好的同事,但还是由于一些原因,最终决定离开了.非常感谢组里的胖子们,让一个没怎么见过世面的小屁孩成长了这么多,我会好好珍惜这份经历,不忘初心,然后开始新的征程.

Then the next station:Alibaba.Go on~

Blog

Opinion

Extract

Fork me on GitHub